
對音樂的歡喜,我一直都很認真。
在山林間相遇,一曲《高山流水》,伯牙與鐘子期會心一笑;四面楚歌,西楚霸王拔劍自刎烏江邊,是何等的悲涼……小時候,從小人書里讀到一些關于音樂的神奇故事,我心生向往。
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,音樂于我是奢侈品,只能深埋心底。改革開放之后,卡拉OK廳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。全民唱K之勢也點燃我心底的悸動。第一次進歌舞廳,我這個農村來的小子被震住了。我看見無數個光束在歌廳里眩目地游走,五彩斑斕,如夢如幻。
在那樣的環境里,沒有音樂基礎,不懂樂律,都無關緊要。幾杯酒下肚,我拿起話筒,唱了一首《你的樣子》。不知道有沒有走音,但確實贏來了很多掌聲。我一發不可收拾,熟悉不熟悉的歌曲我盡數吟唱,此時的境界是無所不歌、無所不唱,逗得在場的朋友們捧腹大笑。
雖然首秀成功,但由于工作繁忙,幾十年來,這個愛好慢慢就束之高閣了。偶爾我會再去KTV,嚎幾嗓子,開開“葷”。但,這些都不是我小時候看到的關于音樂故事的感覺。
一個偶然的機會,我聽到一個朋友唱歌有模有樣,引起了好奇心。她告訴我:“老年大學有位造詣匪淺的聲樂老師,叫易玲,教得特別好。我就是在她那學的。”
“是啊,我也可以去學,接受正規培訓,感受音樂的真諦。”我的心里泛起一陣陣漣漪。經過一番打聽和落實,我也正式成為了老年大學的一名學生。
上課當日正值秋天,教室外高聳的欒樹上簇擁著朵朵燈籠似的果子。我選擇靠窗的位子坐下,安靜地等待老師的到來。須臾,易玲老師走進教室。她身穿一件黑色旗袍,披著一件乳白坎肩,貼在后腦勺烏亮蜈蚣辮凸顯著她干練與活力。不由地,我也正襟危坐。
“老年學員們,今天我們一起學習《大海啊!故鄉》這首歌。”她說:“我們要觀察大海的姿態變化,用心靈去感受大海的情感,再升華到對母親、家鄉的熱愛之情。”
說完,她走到鋼琴旁坐下:“我首先給大家示范演唱這首歌曲。”她一邊彈奏鋼琴,一邊歌唱,優美的歌聲與動聽的琴聲縈繞整個教室。
我閉上雙眼,去聆聽這美妙的音樂。我的腦海里,浮現出一望無垠的大海,上一刻還是風平浪靜,下一秒波瀾壯闊。腦海里的畫面隨著歌聲快速變換場景,讓我血脈賁張。
曲畢,回到現實中。在易玲老師的幫助下,我體會到歌唱的樂趣,糾正了發音不準確、氣息不足等毛病,特別開心的是,易老師夸我是最有潛力的歌者,這讓我比小學讀書時被評為“三好學生”還激動。
暮年的我雖然錯過了學習聲樂的最佳時期,但我并不遺憾。因為,我也有一個專業的平臺來續夢,讓我敞開心扉去擁抱音樂之美,去享受心靈深處歌唱的快樂。
責編:周媛
初審:周媛 終審:夏義鳳
下載APP
分享到